一天,佛陀經過一座森林,那是個炎熱的夏天,祂覺得口很渴,於是告訴阿難陀,也就是祂的大弟子,說:「阿難陀,你往回走,只要往回走三、四哩路,我們曾經過一條小溪流。請你帶一些水回來——拿我的缽去吧,我覺得又渴又累。」祂當時已年紀大了。

阿難陀往回走,但是當他抵達那條小溪時,幾輛牛車剛好經過那裡,將整條溪水攪動得滿是泥濘,一些原本沉落溪底的枯枝敗葉,也紛紛浮出了水面,這樣的溪水根本不能喝。那裡的水污濁不堪,於是他空手而返,並說:「請您再等一等,我會往前走,聽說只要再走兩、三哩路就會看見一條大河,我會從那裡取水。」

但佛陀說:「你回去從同樣那一條小溪取水回來吧。」

阿難陀無法理解佛陀為何如此堅持,但如果師父這麼說,做弟子的只能照辦。雖然覺得此舉十分荒謬——又得走上三、四哩的路,而且他知道那裡的水根本不能喝——他還是出發了。

出發前,佛陀說:「如果水仍然污濁,就先別回來。如果水是污濁的,你只要靜靜地坐在河岸邊,什麽都不必做,也別跳下小溪。坐在岸邊默默地看著就好。遲早,水會再度變得清澈,那時候你就能以缽裝水回來了。」

阿難陀再度前往該處,佛陀說對了:水已經接近清澈了,落葉移開了、塵埃落定了,但仍不算完全清澈,因此他在岸邊坐下,看著溪流緩緩流過。慢慢地,它變得完全清澈透明,於是他手舞足蹈地回來。他終於了解為何佛陀如此堅持了,回到佛陀身旁後他將水遞給佛陀,然後頂禮佛足,合十稱謝。

佛陀說:「你在做什麽?我應該謝謝你為我取水回來。」

阿難陀說:「現在我明白了。起初我有些生氣,只是沒有表現出來,但我確實很生氣,因為再度折返是件荒謬的事。但是我現在明白其中的訊息了。這確實是此刻我所需要的,我的頭腦也有相同的情況——坐在小溪的岸邊時,我覺知到我的頭腦和它一樣。如果我跳進溪流裡,只會使它更混濁;如果我跳進頭腦裡,只會製造出更多噪音,更多問題將接踵而至、不斷浮現。坐在岸邊時,我學到了這個技巧。」

「現在,我也會坐在頭腦旁,靜靜地看著那些污濁的東西、各種問題、老舊的落葉枯枝,以及各種痛楚、傷口、回憶、欲望等。我會以超然的態度坐在岸邊,等待這一切清理乾淨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想,當一個人在面對自己情緒的時候,開始嘗試讓自己完全的靜下心來,並以超然的角度獨立於翩飛不已的思緒之外,不再去試著分析、算計或渴求,反覆的練習後,必然會發現自己漸漸不再受到這些紛擾的控制與束縛,對事物的見解也會越發透徹。北宋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,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便是指這種無論在何種狀況下,都還能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,而這正也是靜心所能帶給我們的力量。

 

圖片來源:網路

小故事來源:網路

也歡迎到內湖禪修會館的FB粉絲團按讚留言喔~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zen104nh

 

  靜心的力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內湖禪修會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